2022年開啟結束倒計時
這一年
總有一些平凡的堅守讓我們感動
總有一些聲音讓我們難以忘懷
在充滿變化與挑戰的時光中
這些聲音
這些溫暖的人
帶給我們確定與信心
年底,我們采訪了6位嘉賓
聽他們講講
平凡生活里
用溫暖傳遞希望
帶來向上力量的故事
記者說:“喵星人”被困該怎么辦?只能求救消防員?不,現在有了一個新職業——“貓咪消防員”,可以說比起消防員救貓,他們有更專業的工具,也更懂得貓的習性。90后“貓咪消防員”叫許哲,同時也是一家貓咪救援組織的創始人。他帶領15人團隊,線下救援了近2000只貓咪,線上平臺幫助3萬多只貓咪找到了家,并在成都、重慶成立了救援領養中心。他打造的“和貓住”,作為一家流浪貓領養救助平臺,目前在網上已有上千萬粉絲。2022年對于許哲來說是披荊斬棘的一年,對貓咪的熱愛與責任感支撐著他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難關。許哲說,讓更多的貓咪活得“幸!币恍,也是件了不起的事。
(以下是許哲的自述)
成為“貓咪消防員”
貓,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?
有人因為喜歡所以養了貓,下班回家擼擼軟乎乎的小家伙心情就會被治愈;有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養貓,但偶爾在路邊看見可愛的流浪貓也會蹲下來逗逗。貓不僅是陪伴我們的伙伴,更是我們生活中一個美好的閃光點,正因如此,才有了無數的“鏟屎官”,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但我的身份又有些特別。從高樓大廈到跨河長橋,從消防廊道到地下深井……五年時間,我和我的團隊救了兩千多只貓,現在看真是一件蠻了不起的事。為什么要這么做?或許是因為,對我和其他“鏟屎官”來說,有貓咪和自己作伴兒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許哲救到的貓(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)
其實剛開始做“貓咪消防員”,是因為我心中的一個遺憾。那時我剛畢業來到成都工作,因為從小就特別喜歡貓,我也想在身邊領養一只貓。有次偶然發現住的小區樓下有兩只流浪貓,一只純白異瞳的和一只橘白色的貓。那只橘白色的貓抓到了直接放了,養了那只純白的貓,沒想到后來小區除蟲,那只橘白貓可能誤食了死老鼠,最后沒能活下來。我當時心里非常愧疚,如果我選擇把那只橘白色的貓也帶回家,也許它就不會死。
自那之后,我就開了公眾號“和貓住”,工作之余在公眾號發布貓咪同城領養信息。起初困難重重,比如沒有足夠的場地能夠收養貓,因為護理知識不到位收養的貓咪全得了貓瘟,花了很多錢給貓咪們治病卻沒有成效。很心痛,但又感覺不甘心,我是想把救貓這件事當成事業去做的。對很多人來說,貓既是家庭的一份子,也是“軟肋”,或許我的行動能幫助到很多人。2019年初,有人給我提供了一處場地!昂拓堊 币灿辛俗约旱募,我嘗試把“和貓住”放到網絡上,偶然間一個救貓的視頻在網上火了,“和貓住”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。
后來,我開始救越來越多被困的貓,網友們通過公眾號、視頻平臺給我們留言、求助。影響力變大,求助人變多,我們的經驗也增加了!柏堖湎绬T”這個稱呼很有趣,過去大家第一反應是打電話讓消防員來救助小動物,但消防員非常忙,對貓的習性也不是很了解,更缺乏應對的工具,既然“貓咪消防員”能承擔起這份職責,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。
領養貓也需要“宣誓”的儀式感
除了救援被困貓咪外,“和貓住”最主要的作用是幫這些被困的流浪貓們找到一個溫暖的家。
據不完全統計,國內現在的流浪貓數量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,而愿意真正踐行“領養代替購買”的人卻少之又少。每天都有新的小貓出生,還有大量流浪貓遭遇意外需要救助。光靠收養,流浪貓是永遠救不完的,“砸”在手里的流浪貓越來越多,只會拖垮一個又一個救助人。
我們想做的,就是把“領養代替購買”這個簡單的觀念,通過各種方法播撒進想養寵的人們心里。當人們想擁有一只小貓咪時,能夠擁有另一個選擇:去看看各個平臺或救助組織的本地領養,而不是去網絡購物平臺、寵物店或市場上購買。
一旦決定領養,就要對貓的一輩子負責,這就跟“結婚”一樣。所以我們有一個設計,就是在平臺上領養貓的人,都會跟貓進行合影,就像拍“結婚照”一樣象征性地“宣誓”。宣言是這樣寫的:“我會對貓咪負責,無論健康或疾病,高冷或亂拉,我會一直陪伴它。我會定期除蟲,按時疫苗,適齡絕育,有病治病,科學喂養。如果有一天因不可抗因素,我無法繼續陪伴,我也會給它找個更好的家,永不會讓它流浪!彪m然是個象征性的宣誓,但我們希望通過一定的儀式感,讓人們理解到“收養”也是一件需要鄭重對待的事。
許哲救助的貓(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)
我們曾經收到過一個求助,一只銀漸層貓媽媽帶著兩只小貓在垃圾堆里生活。當時到現場的時候,我們發現巷角里堆滿了生活雜物垃圾,有掃帚拖把、一次性紙杯、洗衣液潔廁靈、水桶臉盆,里面還有一些貓咪玩具球和貓抓板。求助人告訴我們,貓媽媽一直在這個地方不愿意離開,住了很久。當時我們就猜到,這只貓可能是在主人搬家時被遺棄的。結局也非常不幸,兩只小貓得了貓瘟沒能熬過去,貓媽媽還懷有五只小貓。由于考慮貓媽媽頻繁生育會有身體健康問題,體內也有可能攜帶貓瘟病毒,最終多方考慮下,我們不得不讓醫生做了引產,貓媽媽前后失去了七個孩子。
對有的人來說,不想帶走的垃圾就隨意扔掉,但不想帶走的貓卻是生命,有本質的不同。我們也反復強調,不要棄養。就算有任何無可奈何的理由讓你無法再養貓,也請負責任地給你的貓找到新的家、新的主人,不要讓你的寵物貓變成流浪貓。
我國目前暫時沒有相關的動物領養法規,我們希望這些照片和視頻也能留檔,讓貓主人記住自己的“誓言”,好好照顧它們。
努力讓“領養代替購買”的觀念傳播出去
2022年,對我們來說其實挺難的,遇到了各種問題。今年四川和重慶的高溫天氣不斷,流浪貓本就是攜帶病毒的高危群體,“和貓住”又是一個每天源源不斷接收新流浪貓的地方,我們的重慶站點開始有小貓出現貓瘟。
加上當時受疫情影響,“貓咪消防員”每天的工作就是救助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被困貓咪,有時甚至會橫跨整個成都去救一只貓。這就意味著一旦某個地方出現疫情有了管控,我們就很有可能由于路過風險地區而變成黃碼。我們不得不暫停了一段時間的貓咪接收及救援工作,但我們從來沒有想放棄過這件事,“和貓住”的夢想一直是開遍全國。
有人問過我每次救貓是什么感覺,其實最大的就是能收獲成就感,當你看到一只小貓在角落里孤獨彷徨,你能幫助它們重獲安全,這種巨大的成就感,是讓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。
我為了這個還考了高空作業證,每次高空作業都輕車熟路。但是你站在高臺之上,身體的刺激感還是有的。比如上次在一個網紅橋上救援,橋周圍什么都沒有,我吊著繩梯下去,然后蕩秋千似地蕩過去的,每蕩一下,看著離小貓又近一寸,心里就踏實一分,最后能救到那只貓時,覺得一切都很值。
我們明白流浪貓是救不完的,更是收養不完的,沒有科學管理的基礎,救下一只貓,還會有成百上千的貓遇險。我們在公眾號、視頻上講述的是一兩只貓的故事,是想讓大家看到整個流浪動物群體的命運。我們努力在做一些有意義的視頻,一些正能量、發人深思、甚至影響寵物行業的視頻。
我享受著救下貓咪之后求助人的贊許,也獲得領養人的肯定,比如會有人說“之前本來是想去買一只貓的,現在看到你們的視頻我選擇去領養”。這些時刻讓我真的覺得,我能夠影響到別人,能夠讓“領養代替購買”這個觀念傳播出去。我希望自己能夠在這條路上一直實踐下去,把它作為一個事業去做。做這件事我很快樂,這就是我的初心。
2023年,我會一直堅持下去,希望能救助更多的貓,幫助更多流浪貓找到家。能讓更多的貓咪活得“幸!币恍,就夠了。
監制:王薇 趙凈 張巖
策劃:孫瑞婷 關宇玲
記者:黃玉玲
設計:韓碩 魏星宇
視頻:李帥
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,請聯系我們:010-56807194
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