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

村莊中,汗水滴下種子發芽

遠山里,忘我耕耘,希望在茁壯

央廣網特別推出系列報道《遠山的回響》

第三季《你好!新村民》

記錄鄉村振興的奮斗故事

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!

金秋九月,雨后的大槐樹村天空湛藍,空氣清新。走進這個位于黃土高原的小村子里,豐收的氣息迎面而來,蘋果、葡萄、山楂掛滿枝頭,村民們正在田地里忙碌著。第一書記李鵬剛開完會,大步流星走出會議室,他穿著白襯衣、干凈利落,一口普通話清晰干練,邊走邊和村干部談論著村里的事務。

這位第一書記有著另一個身份——HR。一邊是北京復興門內大街繁華的企業總部,大都市車水馬龍、繁花似錦;另一邊是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的小村莊,人口逐漸流失、鄉村振興迫在眉睫。李鵬也不曾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新村民,且與這個小村莊的發展產生密切聯系。而他的故事,就在探索淳化縣大槐樹村獨有的鄉村振興模式中漸漸展開。

從央企HR到村里“HR”

2021年5月,李鵬離開北京,帶著促進鄉村發展的初心來到淳化縣大槐樹村定點幫扶,以中國銀行駐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大槐樹村第一書記的身份,成為了這個村的新村民。

初次到來,老村民對李鵬這位“新村民”除了期待和好奇還有懷疑!斑@個城里娃娃,能不能適應農村,能待多久?”“這個年輕娃水平到底怎么樣,村里的事能不能干?”“這個第一書記能不能像前幾任書記一樣帶著大槐樹村發展得更好?”

村民有疑惑也正常。剛來村里李鵬自己也有疑惑,工作怎么干?怎么才能干得更好?為了真正知悉村情村貌,李鵬一有時間就會深入村民家里了解情況。漸漸地李鵬有了把握:“這工作能干好!

“我在企業做的是人力資源管理,主要職能是建隊伍、管薪酬、定機制。大企業和小鄉村雖有不同,但是管理方法在本質上是一樣的。用心找規律、找方法,利用自身特長和經驗,靈活針對鄉村短板有效施策,這就是需要我來做的事情!边m應環境后李鵬逐漸找準了思路。

大槐樹村干旱少雨、地貌復雜,土地碎片化問題突出,使得產業規劃難度較大,支柱產業缺乏。不少年輕人也選擇外出務工,讓本就人口稀少的村莊空心化嚴重,村里的發展愈加少了活力。

但李鵬也發現了村里增收致富的“關鍵一招”——電商。

大槐樹村村集體電商成立于脫貧攻堅時期,按照“第一書記開拓市場、大學生村官維護平臺、返鄉創業大學生整合供應鏈、村內干部組織協調、廣大群眾供應產品”五位一體的模式進行運營。截至2022年6月底,村集體電商累計銷售額達3500萬元,凈利潤超過300萬元。其中,2021年度實現凈利潤120萬元,該村也光榮入選陜西省省級村集體經濟示范村。

數字背后是大家不斷努力的成果。村子發展的變化顯而易見,但市場的變化卻是日新月異,電商能否為村里帶來一勞永逸的收入?如果電商產業出現骨干離開、市場變動等因素,村里如何更好發展?面對一產發展相對薄弱、人員主動性不強等情況,什么樣的機制最適合大槐樹村?不斷思索反問背后是李鵬對大槐樹村長遠發展的憂慮。

李鵬正在介紹大槐樹村村集體電商推出的新產品(央廣網發 武靜蕾 攝)

在李鵬看來,借來的經驗終究只能解決大槐樹村發展的一時之慮,如果沒有“專屬”模式,將始終是政府扶持下的“半成品”。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與村里的實際情況,李鵬最終將推動大槐樹村發展的核心概括為“引人、引財、建機制”。

熟悉的賽道,熟悉的配方。調配人才、組建隊伍,這對擔任銀行HR的李鵬來說是“老本行”了。營銷、物流、客服……論起干電商,外來的專業人員或許更容易上手,但對村子來說人員流動性太大,外來人員穩定性不強,遠不如組建一支本土隊伍來得長遠。

為真正組建起村子自己的人員隊伍,李鵬在入戶走訪時留心收集了大槐樹村畢業在外的大學生信息,并逐個交流談心,用村里良好的發展機遇動員他們回鄉發展。

“相比于在大城市里做個配角、每月刨去開銷剩小幾千塊錢的生活,還不如回來建設家鄉,在家門口就業收入高、離家近,工作也算體面!崩铢i提出的想法在村里的年輕人中引起了思考。漸漸地,不少80后、90后,甚至00后大學生動了心,陸續返回村子,大家聚在一起,構成了一個年輕有活力的電商人才梯隊。在李鵬眼里,他們才是“最合適的人”。

隨著村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發展,大槐樹村的本土電商運營團隊逐漸成型 (央廣網發 武靜蕾 攝)

同時,李鵬注重為骨干型人才提供最有保障性的工資,并充分將其吸納到黨支部中去,為廣大青年樹立榜樣,從而切實把這些年輕人留在村上,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。這種骨干型人才,也被稱為“職業經理人”。

實踐證明,這一用人機制卓有成效,很快便得到了地方的重視與推廣!按净數亻_始為9個村集體向社會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,并通過縣財政撥款出工資!崩铢i說。

探索村子發展的“專屬”模式:建“好的產業”

離大槐樹村電商中心不遠處,村里的蘋果脆片廠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。這是中國銀行投資300萬重點建設的一個項目,預計一個半月完工。

大槐樹村蘋果脆片加工廠項目 (央廣網發 武靜蕾 攝)

“增強造血能力,要讓大槐樹村持久發展!睘榱舜謇锏拈L遠發展,李鵬沒少操心。

如果說“略顯內向的城里娃”是李鵬給村民們的第一印象,那么,“考慮得比較長遠”就成了不少人對李鵬的“第二印象”。脆片廠建在哪?怎么申請土地指標?怎么做預算?招商引資引誰?誰來出資金、出多少?跟企業怎么約定分紅?……建廠之初的每一個細節,李鵬都仔細考慮過。

其實,在村里產業發展的前期,上門來談合作的企業不在少數,但走訪中,縣城馬路兩旁的閑置廢棄廠房時刻在李鵬心底敲響警鐘:如何把真正好的企業選出來、把真正合適的產業引進來才是關鍵,否則,便是對國家資源和當地人力物力的雙重浪費。

在蘋果脆片廠施工現場,李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“該脆片廠每年有6%的分紅,相當于一年18萬現金,按10年一個周期算,運行10年光分紅就180萬;然后村民在這里務工十年總收入可達540萬,這兩項加起來就已經700多萬了;還有更關鍵的是蘋果收購,切片的蘋果一年收入約300萬,十年就能給村民帶來3000萬的收入。以上這些累計下來,相當于一個蘋果脆片廠10年能為大槐樹村帶來4000萬的收入,大概是最初投資的十倍。而且切片蘋果還很好地解決了農民售賣時犯愁的中小果問題!痹诶铢i看來,從綜合效益出發,這才是大槐樹村“好的產業”。

大槐樹村電商團隊正在整理打包貨源(央廣網記者 張偉 攝)

提起“什么是好產業”,村民陳曉慧感觸頗深。新鮮的羊肚菌一斤能賣50塊錢左右,這對之前種過平菇的她來說很有吸引力。就在她決定大量種植的時候,李鵬提出了反對意見。

“承包大棚種羊肚菌對她來說是一場‘豪賭’!痹瓉,種植羊肚菌收益大,但風險高:春節前后10天是關鍵期,溫度只要差一點就可能完全不出菇,這對農戶來說意味著“顆粒無收”!袄顣浱匾庹埥塘藢<液,耐心跟我們解釋其中利害,說不能因為種羊肚菌而返貧,真的是站在我們農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!被貞浧甬敃r的情況,陳曉慧十分感慨。

風險高怎么辦?所謂窮則變、變則通。經過前期認真細致地調研,9月,大槐樹村正式引入羊肚菌種植項目,通過與龍頭企業合作開展人員交流和培訓的方式,不僅降低了農戶種植風險,還能幫助農戶在提高收入的同時學習相關技術,為后期產業在村里的合作推廣打下堅實可信的基礎。

談到不讓村民一開始就種羊肚菌這個問題,李鵬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:“村民沒掌握技術,一來就大干很容易搞砸。他們經不起失敗,步子穩一點,一步步來才能走得更遠,鄉村振興這件事急不得。在這個村這么久了,我必須替我的鄉親們考慮,不能讓他們獨自扛那么大的風險!

以村民的身份站在鄉親們的角度考慮問題。顯然,李鵬這個新村民早已融入了村莊,成為這里的一員了。

讓鄉村產業在市場的摸爬滾打中不斷發展

大家都說鄉村振興重視產業,但李鵬內心一直堅信,產業發展的核心是要有一個規范的管理模式,這個模式,包含閉環運營、利潤分配與人員激勵等多個方面。

忙前跑后拉訂單的輸血式幫扶是不長久的,擁抱社會、市場化運作才能讓村集體的發展筑牢根基。

李鵬回憶道,有一次給一個訂單發貨時,蘋果質量被檢測出不合格!拔耶攬鼍桶l火了,把所有在場的人都批評了一頓,然后所有貨壓住不發,重新組織人工打包裝貨!崩铢i說,“雖然當時我們承受了一定損失,但不這樣做大家就沒有這種長遠發展的意識,必須要讓大家有所警惕和重視,產品質量馬虎不得!

帶領農民搞產業不容易,發展過程中難免有波折,但一次次的挑戰和改變,也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市場打磨的重要性。投訴、差評就意味著直接的利益損失,投機心理不可取。采訪中李鵬告訴記者:“鄉村落后并不代表著產品品質落后,我們要通過過硬的產品質量來讓客戶信得過,沒有過硬的產品一切無從談起!

為促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,李鵬專門對電商利潤分配機制進行改革,將年利潤平均分為三份,三分之一上交村集體經濟合作社,三分之一留作電商流動資金,三分之一作為村集體電商運營團隊激勵,有效激發了村集體電商團隊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。這項創新管理機制,也得到了省市鄉村振興主管部門的認可,邀請大槐樹村在專題培訓班上重點推廣。

駐村一年多以來,有件事至今讓李鵬印象深刻!叭ツ陣鴳c我申請了休假,沒想到回到村上發現村容村貌不及之前了,而且訂單發貨與產業運轉也出現了一些問題。這件事對我的觸動特別大,這等以后幫扶力量撤出了,村里產業能否持久健康地發展?”

無人機視角下大槐樹村的村容村貌(央廣網記者 張偉 攝)

因為這件事情,李鵬意識到,定點幫扶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改變人的理念。但“改變”二字,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!拔以嚵撕枚喾N方法,無論是理論宣講還是面對面談心,結果都不是很滿意!崩铢i這才慢慢意識到,只靠情懷的幫扶是不成立的,讓村民真真切切獲得收入的同時,依靠源源不斷的主觀能動性去改變經濟狀況,才是最實在的。

通過產業帶動群眾增收之余,如何做好鄉村治理,讓村民們真正地擁抱社會,這也是李鵬一直考慮的事情。

“我們現在準備立一個新項目,大概投282萬建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計劃還原一個舊的地坑院,然后把它打造出10個房間,分別嵌套出各個功能,比如說跟省市農業局對接的技術館,以后大家在發展產業過程中有任何問題直接過來拍一段視頻發過去,就可以在線與專家直接溝通;再比如打造鄉村振興學堂等等,相當于村民就有了文體娛樂以及跟外界交互的平臺,這樣賺錢的同時還能接觸更多外面的新東西,他們的理念也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,與整個社會產生良性互動,鄉村發展也就有了進步的源泉……”

一年多的時間在繁忙的工作中悄然流逝,李鵬的鄉村振興夢正逐漸落地生根,用HR的思路給大槐樹村注入現代化的管理理念,讓這個偏遠小村莊煥發活力。未來不遠,夢想可期,李鵬也希望有更多新村民來到大槐樹村,讓這個村更富更美。

總監制:張軍 于鋒

編審:伍剛

監制:王薇 趙凈 張巖

策劃:關宇玲 李雪南

記者:張偉 王祎萍

視頻剪輯:王祎萍

視頻拍攝:王祎萍 實習生武靜蕾

編輯:曹宇
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>>
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,請聯系我們:010-56807194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